“除开开心,還是开心。”五十岁的群众王抱有咧嘴笑着说,“此次取得近1700元分紅,还领取一袋米、一袋面。”近日,卓扎滩村的群众迈入了第二个“分紅日”,1800多名入股投资群众共分紅120万余元。
卓扎滩村,位于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。走入村庄,夯土板筑的四合院,外墙壁的七色彩虹图案设计尽收眼底。村道边的株株青杨,变成这河湟古村落的绿色生态个人名片。可谁可以想起,这儿曾是镇上众所周知的“沙石村”“贫困乡”。
邻近互帮互助县里,位于浅山地区,本来所在位置优异的卓扎滩村,群众收益却非常少。据统计,以往村集体经济除一小部分土地出租收益外,关键依靠村南前的沙石场。但很多年来,本地植物群落土水遭到受到破坏,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恶变。
2017年8月,挖了十年的沙石场遭依法取缔,变成垃圾站。眼见村内唯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来源于被剪断,近一半人力资本学生就业无果,以自然环境为成本谋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旧路被堵,村党支书颜章东建议:建旅游景区,发展趋势乡村旅游。
“先从健全村里基础设施建设、保护环境下手。在修补和硬底化路面后,对年久房子开展整修和墙面涂刷。”颜章东说。据统计,卓扎滩村依次铺装沥青路3.5公里,装饰墙壁4万平米,拆卸废料棚圈300余处,栽种绿化苗木三万多枝,进行村庄及附近1.五万平米荒山园林绿化,增加园林绿化总面积超出9万平方。
1月18日,卓扎滩村群众在领到稻米和面粉。新京报记者张莹怡摄
村庄环境整治改变后,经全体人员群众商讨,决策以群众同意入股投资的方法筹资,共享资源度假旅游盈利。用时近些年,以原沙石场为管理中心,完工了占地面积15.4公亩的卓扎滩休闲农业旅游旅游景区。
以前支离破碎的沙石场摇身一变,以“纯天然”为生命,开发设计出“彩虹滑道”“至乐鱼水”等节能型观光旅游新项目。很多年的庄稼人不会再只盯住一亩三分地,逐渐吃上“度假旅游饭”。农家乐、土特产店……如如雨后春笋在村口巷子口和旅游景区附近出现,“青山绿水”真实变成本地群众在大门口创收的深耕细作。
2019年旅游景区完工后,当初门票费收益近900万元,招待游人近55人次,旅游景区收益及其推动的群众收益近1300万元,安装 学生就业150余名。2019年,卓扎滩村给群众分紅一百万元,群众的水电费、卫生费、社会养老保险开支也由村集体经济收益统一交纳。
56岁的群众严鲁云告知新闻记者,之前收益关键来源于种田和外出务工,自打沙石场改造绿色生态旅游景区,“村内自然环境好啦、群众收益也多了,他人提到卓扎滩村,自身也更有情面了。”“对这些家中确实走不开、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而言,在大门口或旅游景区开家小门面,就业压力也解决了。”
“现如今,卓扎滩村的山青了,树变绿,更关键的是普通百姓的钱袋也凸起来了。”颜章东说。